公民網石家庄11月6日電 (記者趙明妍)11月6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河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龍奮杰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河北省科技創新發展成效。 他表明,“十四五”時期,能够說是河北科技創新體系重塑升級、體制機制深度变革、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的關鍵五年。河北省科技戰線推動一系列严重戰略任務落地生根,一系列方针舉措開花結果,規劃目標圓滿完结,創新式河北建設邁出堅實脚步,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了沉甸甸的“河北力气”。 黨對科学技术作业的領導全面加強。組建省委科技委,省科技廳承擔省委科技辦職責,全面加強戰略規劃、方针办法、严重任務、科研力气、資源渠道、區域創新等方面統籌,全力構建協同高效的統籌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促進科技與財稅、金融、產業、教育、人才高效協同,凝集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新躍升。研發投入邁上新台階。2024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967.8億元,居全國第13位,較“十三五”晚期进步52.5%,年均增長率達到11.13%,跑贏全國中等水准。效果轉化實現新跨过。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971.4億元,是“十三五”晚期的3.53倍。創新主體量質雙提高。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萬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庫總量打破12.7萬家,均提前完结“十四五”目標﹔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2.48萬家,入庫數量初次躋身全國前十。國家專精特新“小伟人”企業達到456家,更有5家企業登上2025年全球獨角獸榜單。渠道力气刻画新優勢。國家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創新中心獲批落戶河北省,自主創新研發國際領先的“兩寬一高”(寬頻寬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依托燕山大學、中鋼邢機等單位,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成功。中國—塞爾維亞鋼鐵綠色制作、中國—巴西射電地理技術兩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燕趙鋼鐵實驗室引領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的“總渠道、總鏈長”效果充沛發揮。 區域創新格局全面深化。怎么讓京津冀協同創新真实“血脈暢通”?河北省科技廳搭建起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它們就像京津資源的“接收器”、河北需求的“傳感器”和項目落地的“推進器”,讓創新要素流動起來。河北省科技廳還聯合京津一起印發《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效果轉化的若干办法》,不斷提高區域內科技效果轉化功率和比重。2024年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打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34.8%,其间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躍居全國首位。推動實施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專項,支撑疏解高校、央企、醫院等單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數字城市等重點領域開展科學研讨,支撑資金超3.7億元。高標准舉辦“千企雄安行”系列活動,雄安中關村科技園入駐企業200余家,累計完结經營性投資超1.6億元。新區獲批外國人才服務保证綜合配套变革試點,優化外國人才作业日子事項一站式服務。现在,雄安新區正逐漸成為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科技創新引擎動能汹涌。怎么推動科技和產業“雙向奔赴”?河北省科技廳打出一套“組合拳”。杰出細分領域和產品針對性,清單式推進八個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批严重創新產品加快涌現、中心零部件研發获得打破,雄安芯昇科技自主研發全球首顆RISC-Ⅴ(第五代簡單指令集)內核超級SIM芯片﹔中國電科網絡通讯研讨院低軌衛星團隊成功布置多星互聯星座,實現六合一體、全球覆蓋,打破了無死角通讯的關鍵技術瓶頸﹔同光半導體實現8英寸導電型碳化硅單晶襯底小規模量產,填補國內高端晶片市場空白。燕趙實驗室支撐產業發展效果凸顯,鋼鐵實驗室燒結煙氣源頭削減技術落地永洋特鋼﹔綠色化工實驗室聯合開灤集團研發的聚萘二甲酸二甲酯薄膜高效组成技術,產品功能對標國外同類水平。精准賦能縣域特征產業集群。開展科技賦能市縣產業集群專項行動,選優配強科技特派團隊伍,1301名省內外高水平專家服務328個“小伟人”企業,累計幫助解決關鍵技術難題655項,實現效果轉化落地499項。安平絲網產業集群成功研發超高強不鏽鋼絲網,實現國產代替﹔曲周晨光生物建成行業首條水飛薊素中試演示產線,產銷量位列国际前列。構建全方位效果轉化服務體系。打造與開放全省創新應用場景,通過場景專項、眾籌科研、科技效果轉化貸等方法,支撑才智港口、天然資源“空六合網”一體化監管、京雄高速智能駕駛等演示場景,促进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近千項新技術新產品在河北省驗証應用,招引眾多高成長性企業“筑巢”河北。聯合京津一起印發三地概念驗証渠道和中試熟化基地清單,以中試資源招引京津技術效果到河北中試落地。此外,河北省科技廳還積極引導科技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連續2年分別注資8億元,規模達到28.85億元。開辟風險投資理念與科技保險結合新路徑,河北首單概念驗証與小試綜合險落地雄安。 科技發展效果普惠同享。科技賦能農業:華北理工大學以“固鹽”代替“排鹽”,改进重度鹽鹼地1000余畝,其间黃芪、板藍根等30個品種實現了當年改进、當年種植、當年收益﹔構建了國內首張基於簡化基因組測序的高密度茄子遺傳連鎖圖譜,高產小麥品種“馬蘭1號”創造畝產863.76公斤紀錄,“中聯豆6024”實現河北省轉基因大豆品種零打破。科技守護健康:石藥集團普盧格列汀片、軒竹生物吡洛西利片等9個創新藥獲批上市﹔石藥恩必普藥業開發的國內首仿新藥乙磺酸尼達尼布,填補國內肺纖維化領域新藥空白。科技智護生態:河鋼張宣科技建成全球首例氫冶金演示工程,噸鋼碳排放下降70%﹔AI、5G+VR、指紋溯源等技術賦能白洋澱水域全場景監管,在線污染預警和溯源周期僅為21分鐘,有力支撐白洋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科技點亮日子:雄安空天信息研讨院解決了雄安地下城市定位導航難題,在全國打造了應用樣板﹔君樂寶打破乳酸菌發酵劑的穩態化制備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在乳酸菌領域的技術水平。 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方针落地精准高效,惠企紅利持續釋放。大力推广研發項目事前鑒定試點,培养專業化機構入企輔導,開發“才智河北加計扣除”渠道,服務企業精准無憂享用方针紅利。全省享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方针企業數量增長1.4倍,加計扣除金額增長超127%。採取“免申即享”形式,推广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准则,累計發放資金14.9億元,惠及企業7800余家。激勵機制不斷完善,創新導向愈加鮮明。修訂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完善省科技獎勵准则,增設特等獎。擴大財政科研經費“包干制”范圍,實現天然科學基金人才類項目全覆蓋。推動在工程系列職稱中增設技術經紀類別,打通技術經紀專業人員職稱評審通道,科技激勵導向愈加明確。科普事業繁榮發展,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太行山天然筆記》《這裡是河北——大美燕趙 地學呈現》等9部科普圖書、13部科普微視頻入選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河北省選手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中榮獲特等獎。省科技館、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等506家科普演示基地成為青少年兒童寓教於樂的熱門打卡地。科技活動周、“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進河北”等多項活動家喻户晓,講科學、愛創新正在成為社會新風尚。 11月的石家庄,秋色漫過以嶺藥業廠區,院士作业站實驗室內,以嶺藥業中藥研讨院院長魏聰剛結束細胞活性檢測,白色實驗服沾著試劑痕跡。她指著電腦裡的數據曲線說:“這便是‘經絡如江河’的現代答案——千年中醫才智,正變成國際同行能懂的‘科學語言’。… 北朝考古博物館前,“蘭陵入陣·雄渾歸來”舞剛闭幕,游客已有序排隊入館﹔ 磁州水墨園內,十萬盆菊花繽紛綻放,漢服愛好者執扇散步,與黛瓦白牆構成移動的古畫﹔ 溢泉湖畔,露營地的星空帳篷連成燈海,民謠歌聲與湖水波紋共赴浪漫…… 本年以來,北朝文明魅力在河北磁縣(歷史上因地產磁石而得名“磁州”)持續釋放。特別是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全縣9家重點景區招待游客20.99萬人次,彰顯了文旅市場的強勁發展態勢。…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